課後分享~ by 簡老師
昨天,有位媽媽走進教室時帶著滿臉的倦容。關心的問了媽媽的狀況。
原來,這個禮拜,與公婆關係弄得緊張,與孩子的相處互動,亂七八糟。
原來,這個禮拜,與公婆關係弄得緊張,與孩子的相處互動,亂七八糟。
事情發生的原由在於阿公阿嬤太寵孫子,捨不得孩子哭,只要孩子想要什麼,便立即的滿足他。反之,孩子回家後,便一直用哭的方式試圖讓媽媽妥協來獲得他想要的。孩子的情緒越來越擴張(倒地,自傷),一氣之下,揍了小孩,卻也換來滿滿的罪惡感。
當天,孩子也因為感受到媽媽的情緒不穩定,一整個浮躁無法跟隨。
三代同堂,是很多人的夢想,家裡人多,熱熱鬧鬧,又可以互相照應。但,對於教養觀念的不一致時,便很容易有衝突產生。
媽媽覺得我為了孩子念了很多書,四處帶孩子去上療育課,我才是那個第一線看到孩子真實狀況的人。家裡的人呢?
當得不到支持時,換來的便是挫折感。
當得不到支持時,換來的便是挫折感。
究竟,隔代教養的衝突,我們該如何處理面對呢?
治療師說,該堅持到底~
但衝突產生時的第一線,往往是你自己(媽媽或爸爸)。治療師又不在旁邊。
因此,堅持原則的同時,是否能找到更適切的溝通方法呢?
治療師說,該堅持到底~
但衝突產生時的第一線,往往是你自己(媽媽或爸爸)。治療師又不在旁邊。
因此,堅持原則的同時,是否能找到更適切的溝通方法呢?
親子天下在之前有一篇文章,把它po出來跟大家分享。
其中提到六項提醒~
1.正面不衝突,私下好商量
2.做面子給祖父母,以感激取代愧疚
3.善用第三者溝通
4.幫另一半做公關(很重要也很好用!)
5.提供建設性做法
其中提到六項提醒~
1.正面不衝突,私下好商量
2.做面子給祖父母,以感激取代愧疚
3.善用第三者溝通
4.幫另一半做公關(很重要也很好用!)
5.提供建設性做法
教養,不只是單一個人(媽媽或爸爸)的責任,得要雙方能有一個共識,才能在引導孩子的路上,穩定且堅持。
我們一起繼續努力~
#給媽媽一個抱抱
❤️

文章分享
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51061-%E8%A7%A3%E9%96%8B%E9%9A%94%E4%BB%A3%E6%95%99%E9%A4%8A%E5%BF%83%E7%B5%90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