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

能讓孩子思考的小桌遊----七巧板@無限潛能兒童發展中心 rdi台灣

人際關係發展介入法(rdi)的第三個階段---在引導中加入思考
我們一直在強調著讓孩子有機會自己思考
那活動該如何選擇呢?

今天來跟大家分享很好用的活動---“七巧板”





器材:七巧板
圖檔:Google上很多,只要搜尋七巧板題目,很多都有開放下載列印~~~(ex:題目


原則:
1.肢體語言先於口語(培養孩子主動觀察的習慣、增加思考的機會而非直接指令)
2.等待(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想一想)
3.放慢協助(讓孩子有時間觀察、思考、理解)

進行的流程:
1.先讓孩子看到底圖,可以先想一想,是什麼圖案(引導時得要注意語言介入的時機,讓孩子們先看到先說,或是孩子無法命名,但可以描述簡單的特徵時,我們再協助命名。)
----->因為是孩子先注意到,先看到,這個時機點,將命名的部分加進來,反而增加了孩子對於“命名”的連結,而不是只是聽到一個背景聲音(父母或是治療師)重複念著不了解的東西,或是只是跟著仿說。


2.先從示範開始(讓孩子理解,全部的積木都得拚進去圖案框框裡頭)
------>讓孩子透過觀察,理解遊戲規則,這個歷程,提供了大量的想一想,孩子也在這個時候,注意力提升了,理解力也提升了。


3.讓孩子們著手開始,適度的協助
------->孩子透過嘗試錯誤的歷程,去發現各種的可能性。此時,增加了孩子的挫折忍受度及問題解決能力。

協助的部分:
1.過程中觀察孩子反覆嘗試時運用的策略,當孩子用同一方向試了兩次時,便可以提醒孩子換方向或是換位置(ex:這個角落也試試看呀,或是你覺得還有哪個方向可以呢?) 

2.提供擺放積木的順序(ex:先從大的試試看,再來哪一個比較大呢?)
#七巧板的小技巧在於先把最大的放完,再依序放入第二大及第三大的積木(以圖片的七巧板為例:兩個大的黃色三角形-->中的藍色三角形、綠色的平行四邊形、綠色正方形-->紅色三角形)

3.菱形的積木因為旋轉的角度不同,便會有不同的形狀產生。
a.若孩子沒有發現,可以先透過手勢(比一比旋轉的動作),看還子是否可以理解並調整。
b.若孩子沒有理解,可以透過直接示範(旋轉菱形,讓孩子自己看到差異)


小提醒:
千萬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在嘗試錯誤中(沒有任何的協助),那只會增加壓力和挫敗


這是一款非常簡單的小遊戲(有的十元商店就有賣),零件小,攜帶方便,外出空檔時間也可以拿出來玩。過程中,便可以有許多讓孩子們嘗試想一想的機會喔。真的非常好用喔。



#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
#一切都在愛中
#歡迎一起討論引導時遇到的困難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