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

別急著給糖吃,先教孩子思考-------文書分享

這幾天,在看一本書,心中很有感受~


“別急著給糖吃,先教孩子思考”
“大好書屋”
“Darlene Sweetland,PhD
   Ron Stolberg,PhD    著 “




『及時滿足』的世代,我們都需要思考

臨床上,近幾年,孩子們的情緒問題大大提升,大多來自無法忍受挫折的情況。並且覺得很多事情是理所當然。

“媽媽,買手機給我,我要的是i phone 6s,不是零圓手機“

”媽媽,我不想上學,幫我打電話請假“

“媽媽,學校的老師都會要我上課不要講話,我只是突然想到昨天卡通有趣的片段,想要分享,分享不對嗎?”

“小孩忘了帶作業去學校,生氣的對老師說,是媽媽收書包的時候忘了收進去了
這些相關的內容,真的層出不窮........

我們常常在問,到底,這個世代的孩子,這個社會,發生了什麼事情

親子互動的過程,怎變成了全繞著孩子打轉,孩子為主。

給孩子適度的空間,給他們彈性,他們才能有自己的主見啊,尊重小孩,很重要的。

對,我們知道。

但是,你是否也有想過,孩子也沒為他自己的角色負過責任,只是想要怎樣怎樣,這是我的自由,想要做什麼做什麼,這是我的權利

是的,我們也認同,孩子們有自由跟權利

但是,孩子,你自己的角色呢?

社會形態的轉變,數位世界的蓬勃發展,什麼都要及時

以前跟朋友聯絡,也許只能透過書寫信,兩三個禮拜後,收到回信,可以在家裡開心旋轉的好幾天。後期,能夠打家用電話。找資料,得坐公車去圖書館待上一整天。迷路了,翻開地圖一條一條慢慢看。我們花很多時間在等待,在想一想。

現在呢?登登登,Line的即時訊息,手機平版快速地搜尋到許多想要的資訊,書本,期刊,餐廳,影音。
也許便利,但,成長中的孩子,也利用了這些便利的方法去適應百變的世界,因此,當然也習慣了什麼都要 “立即”,包含,依賴父母給的協助

只是,人與人的互動,能立即嗎?情感的回饋交流,能及時嗎?

當我們的孩子過於依賴科技,過於依賴父母,自然少了許多自己經驗,自己思考的機會啊~~~

這對人際關係,情緒,和神經系統的發展也會進一步的影響啊

開始調整吧

我很喜歡書裡的一句話 “長大成人之前,先培養執行力”
執行力,包含著高階的推理能力,這也包含著計劃,組織,多工,篩選

這就是我們想要努力的方向,帶領孩子走向全人的發展

讓我們一起來吧

一切都在愛中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